翻页   夜间
浩天书院 > 工业强国传 > 第七章:湘中现状
 
  有些小说里,主角靠一手好厨艺,或者是经商天才,靠倒卖电子产品赚了第一桶金。

  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的70后都知道,那是异想天开,根本不符合实际。

  那时候内地非常穷,连温饱都没有解决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餐肉,哪个有钱去上馆子,买电子产品啊!

  九十年代的内地,根本就不具备商业土壤。

  正是这个客观事实,王学礼没有选择做服务业和消费者业务。

  他有超前的眼光,他知道,国家为了振兴经济,大力投资基础建设,热钱流入的地方,才是最好赚钱的地方。

  于是他第一家投资的企业是同华机械设备厂,企业名字与产品不符,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三款产品都是他的原创,没有竞争对手,又质量上乘,所以一经上市就充满竞争活力。

  在慢慢打开市场后,与客户熟了,他就顺势创建了同华建工。

  这是顺势而为,所以同华建工也发展得不错,现如今已有三个项目同时开工,一千多人的规模。

  因此,实际上在县城开发区的同华投资集团,只有同华机械设备厂和总部不多的办公人员,加在一起只有八百多人。

  同华机械设备厂虽然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高速发展,但因为自身扩张了两个分厂的原因,总厂的规模并不大,只有六栋两千平米的厂房,后勤生活设施也只建造了一栋十二层的总部办公大厦,与一栋面积达一千多平米的大型食堂。

  目前连员工的宿舍楼都没有建造,工人们还住在临时制造的住人集装箱里面,一个集装箱住十个人,条件非常艰苦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向滨海每天下班回农村老家的原因,因为公司条件太差了。

  当然,九十年代的人,要求也不高,工人们非常乐观,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。

  任何事都怕比,一比优越感就出来了。

  就说公司免费给工人们发的工作服,用的是当时非常高档的卡叽布,既牢固又顺溜。

  而且王学礼亲自操刀设计,用的是21世纪的极简主义潮流风格,简约而不简单,非常的美观,特别是女员工服的束腰设计,凸显了女性S形的妙曼身材,在九十年代,绝对是辣眼睛。

  还有员工胸口的工牌,用的是高档镀铬工艺,也是独树一帜,要多奢华就有多奢华!

  超前的设计,高档面料,加上精良的做工,穿出去那是倍而有面子。

  所以员工们下班后到县城去玩,依然穿着工作服,这已经成为了同华员工的独特标志。

  九十年代的湘中,文化娱乐活动非常贫乏,只有文化局旗下的电影院,录像厅,台球场,溜冰场和舞厅这几个地方可玩,而且都挤在工农坪这块小小的地方。

  因此商贩们都选择来这里摆摊。

  那时候吃的东西也很少,只有打爆米花的,卖鸡呷糖的,偶尔有做糖人的。

  可怜的80后小孩,想吃上爆米花和鸡呷糖,还要哭闹老半天,可能还要赚上一顿打。

  哪像现在的小孩,还挑食,要父母哄着吃。

  可能有人会问,既然同华员工这么有钱,干么不去开发区摆摊呢?

  这得从开发区的独特地形说起。

  王学礼是重生者,也是一个农民企业家,他最痛恨的是,城市开发和工业区侵占了大量宝贵的农田。

  农是根本。

 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其中的含义。

  农业确实不赚钱,远远比不上工业,但农业能养活人。

  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,我们还能买到外国廉价的农产品吗?

  去做梦吧!

  在战争年代,最不值钱的就是钱,粮食才是硬通货。

  所以农业的地位是任何产业也无法比的。

  城市开发与工业区就非得占宝贵的农田吗?

  王学礼就不这么认为。

  可以向山区要地,向旱土要地。

  因此王学礼把工厂建在了县城旁边的黄土山丘上。

  那里原来是县茶叶公司的茶场。

  湘中的辣醬很出名,但是茶叶的质量,真的只是一般。

  可能是黄土偏酸性的原因,茶叶有点涩,口感不好。

  这座茶场规模很大,占地有上万亩,而且历史悠久,是晚清时期一个叫朱子贵的大茶商所建。

  他当时做的是外贸生意,远销欧美,而欧美人喜欢喝红茶。

  红茶经过了炒制,那种涩涩的味道经过加工,味道反而更香醇。

  解放后,茶场收归国有,湘中人喜欢耍小聪明,红茶中掺杂了干树叶和干牛粪,以降低成本。

  乍一看样子差不多,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,于是好好的湘中红茶品牌,就这样没落了,直到无人问津。

  王学礼把工厂建在那里,还有一个原因是那里是后来开发区的所在地,交通便利,是320国道与通往市里省道的交叉地带。

  当然,后世的开发区规模要大得多,几乎把整座山铲平了。

  而如今的开发区,只是一座工厂,为了节省资金,王学礼没有做大的改变。

  工厂就建在山上,地势比县城高了八十多米。

  而且只有一条长长的斜坡通往县城。

  这条路是同华公司修的,并且也只通同华公司,那时偷盗严重,同华公司在山脚路口就设了岗亭,严禁任何非公司员工进入。

  因此商贩们不是不想去,而是去不了。

  …

  彭爱平下班之后,吃完晚饭,又洗了一个澡,稍稍打扮一番就和工友们去逛街了。

  他是王学礼的邻居,十五岁就接父亲的班,去县航运公司上班了,那真称得上是鱼跃龙门,从农民变成了工人,端上了铁饭碗。

  他当时进的还是最重要的机修班,从学徒做起,因为年纪小,肯吃苦,深得大师父们喜爱。

  他什么工种都做过,车、钳、铇、铣、磨、焊接、切割、机电等工种,样样精通。

  他看似应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,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。

  八九年的时候,县里为了建发电厂,在河道上游修了水坝,于是本来很吃香的航运公司彻底停摆。

  到了这个时候,他才意识到自己杯具了,不仅没有了工作,还没有田土,成了真正的无业游民。

  那时候不比现在,那是有力气肯吃苦也没地方使,小县城根本就没有私营经济。

  就在他整日无所事事,快要走上岐途的时候,王学礼退伍回来,创建了第一家私营铸造厂。

  两人是邻居,又年纪想仿,王学礼当然第一个招揽了他,让他负责厂里的机修工作。

  到如今,一眨眼已是三年,他也成为了厂里唯一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中层干部,总厂技术部主任。

  “平叔,听说你快要结婚了,是想给女朋友买点礼物吗?”

  在结伴去县城的路上,比他大好几岁的彭华清闲着没事就取笑他。

  彭爱平辈份很高,彭华清小孩都上学了,但是还得叫他叔。

  “不是不是!我想买个袖珍收音机,晚上没事的时候,听听广播。”

  彭爱平还是黄花伢子,脸皮薄,他当即连忙否认,其实还真给彭华清这个大嘴巴说中了,未来的老婆大人,给他下了死命令,必须买礼物,买什么随他便,以示他的心意。

  彭华清是公司汽车队长,他是退伍汽车兵,就是天生有点痞,是个大嘴巴,很讨人嫌。

  其实人还是蛮扎实的,做事很靠谱,是那种外表不佳内里有料的人。

  王学礼跟他打了几十年的邻居,当然知道他的人品,因此力排众议,重任了他。

  一起上街的人有一百多个,其他大部分人都回家了。

  今年年中,公司花巨资买了四辆北方尼奥普兰豪华大巴,专门免费接员工上下班,从公司直达同华村,中途不停靠。

  就因为这个善举,引起了一连串嘀笑皆非的故事,这是后话不提。

  (注:“鸡呷糖”,湘中土话,是译音,是用山里一种浑身长刺的果子熬制,比怡糖更粘更香,是小孩子最爱吃的土产。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